夏季養生四原則

 In 未分類

一是健脾除濕。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,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,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,容易腹瀉,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,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。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,如藿香、蓮子、佩蘭等。

二是清熱消暑。夏日氣溫高,暑熱邪盛,人體心火較旺,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,如菊花、薄荷、金銀花、連翹、荷葉等來祛暑。

三是補養肺腎。中醫認為,按五行規律,夏天心火旺而肺金、腎水虛衰,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。可選用枸杞子、生地、百合、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,如五味子等,可防出汗太過,耗傷津氣。

四是冬病夏治。所謂冬病夏治,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,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。

高溫的天氣,會導致人們煩躁上火,失眠等一系列的症狀,夏季的暑熱又容易給身體産生內熱,「防火」成為了夏季養生首要原則。盛夏,可以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,在中醫上,能清暑熱降火的藥材有:薄荷、荷葉、金銀花、菊花、連翹等。飲食要以清淡,易消化的為主,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可以將綠豆、蓮子、荷葉、蘆根、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,並擱涼後食用,這藥粥具有健胃和消暑的作用。

在夏季時節,很多人會因為天氣的炎熱而出現食欲不振的症狀,而在大多數人的身上,都會因為胃熱而出現胃疼胃脹等不適症狀。胃寒的人,吃冷東西易出現胃疼胃脹,平時大便也是偏稀的,還怕冷,這類人應多吃點干姜、桂圓、肉桂、大棗等食物。而胃熱的人,則經常口干、口苦,大便也干燥,這類人則可選擇菊花茶、綠豆湯、百合等清涼滋潤的食物。

「冬病夏治」的調養是利用節氣中的三伏,即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總稱,此時為一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時候,也是改善過敏性體質的最佳時機。而夏季乃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候,陽氣最盛的節氣 。 對於那些冬季好發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氣喘、風濕痺症等陽虛證,冬季好發期隻能症狀治療,到了夏季病情穩定時,才是最佳的治療時間。夏日三伏天,可用中藥白芷、細辛、白芥子、桂枝研細末貼敷背俞膏肓穴、定喘穴,治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,均可獲滿意療效。如能配合內服培補脾腎方藥,療效更佳。

到了夏天,一方面可在客觀上利用飲食起居的調攝而保健,夏天養心安神之品有茯苓、麥冬、小棗、蓮子、百合、竹葉、柏子仁等,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。另一方面則不可忽視主觀上的調息靜心。到了夏天,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曠神怡的活動:適當地晨練,適當地娛樂,適當地避暑休養,適當地男歡女愛……總之,入夏之時,養“心”為上,養“心”為先。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。

Recent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