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养生四原则

 In 中药及服用

一是健脾除湿。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,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,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,容易腹泻,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,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。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,如藿香、莲子、佩兰等。

二是清热消暑。夏日气温高,暑热邪盛,人体心火较旺,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,如菊花、薄荷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荷叶等来祛暑。

三是补养肺肾。中医认为,按五行规律,夏天心火旺而肺金、肾水虚衰,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。可选用枸杞子、生地、百合、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,如五味子等,可防出汗太过,耗伤津气。

四是冬病夏治。所谓冬病夏治,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,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。

高温的天气,会导致人们烦躁上火,失眠等一系列的症状,夏季的暑热又容易给身体产生内热,「防火」成为了夏季养生首要原则。盛夏,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,在中医上,能清暑热降火的药材有:薄荷、荷叶、金银花、菊花、连翘等。饮食要以清淡,易消化的为主,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可以将绿豆、莲子、荷叶、芦根、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,并搁凉後食用,这药粥具有健胃和消暑的作用。

在夏季时节,很多人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,而在大多数人的身上,都会因为胃热而出现胃疼胃胀等不适症状。胃寒的人,吃冷东西易出现胃疼胃胀,平时大便也是偏稀的,还怕冷,这类人应多吃点干姜、桂圆、肉桂、大枣等食物。而胃热的人,则经常口干、口苦,大便也干燥,这类人则可选择菊花茶、绿豆汤、百合等清凉滋润的食物。

「冬病夏治」的调养是利用节气中的三伏,即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总称,此时为一年中最炎热、阳气最旺的时候,也是改善过敏性体质的最佳时机。而夏季乃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,阳气最盛的节气 。 对於那些冬季好发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气喘、风湿痹症等阳虚证,冬季好发期只能症状治疗,到了夏季病情稳定时,才是最佳的治疗时间。夏日三伏天,可用中药白芷、细辛、白芥子、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、定喘穴,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,均可获满意疗效。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,疗效更佳。

到了夏天,一方面可在客观上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,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、麦冬、小枣、莲子、百合、竹叶、柏子仁等,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。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。到了夏天,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:适当地晨练,适当地娱乐,适当地避暑休养,适当地男欢女爱……总之,入夏之时,养心为上,养心为先。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。

Recent Posts